家长通道
HD Shanghai
上海赫贤学校

上海赫德创新教育:世界变幻莫测,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还在死磕“书本知识”?

收藏本页
2020 - 02 - 17

From 23rd to 27th December 2019, students from HD Shanghai Secondary School took part in project-based learning activities with the theme Remember Me. Dozens of senior citizens were invited to participate as interviewees to share their life stories with students while the students recorded their memories through a range of games, drama and food projects. Both generations have kept this time as an unforgettable and precious memory. The students have grown a lot from this real-life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they have understood the true meaning of empathy and respect for history. It is believed that their soft skills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have been greatly developed and most importantly, positive changes have been brought to the community as we care more about the elderly.



本文转载自“留学全知道”(ID:EduKnow)



进入2020,一个看起来充满着“未来感”的年代,离2030还有十年。

 

领英发布过一则未来职场研究报告,分析结果令人瞠目结舌:2030年,也就是00后进入职场时,他们父母正在从事的工作,65%可能都消失不存在了。

 

仔细想想,这已经是正在发生的现实:数十年前谁会想到,高速公路的收费员,已经完全被ETC取代?谁会想到,今天需要这么多的APP开发者、数据分析师?

   

00后、10后面临的环境和竞争,会远远超出我们这一代人可以理解的范畴。但传统学校里的教育制度却已经延续几百年,学生所学的知识,到毕业时可能已经完全无用。

 

2030年,孩子们将会在哪里?他们具备适应未来的生存力吗?

 

好在,一批有远见的创新学校和机构开始涌现,积极探索面向未来的教育变革之道。


从硅谷的High Tech High和Bullis Charter School,到比尔 ·盖茨喜欢的美国公立学校Summit;在中国,上海赫德双语学校也是创新教育的先行者之一。


他们旨在用“项目制学习(PBL)”的模式,帮孩子在学校里完成从学生(student),到主动学习者(learner),再到工作者(worker)的转变,打造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比如今年,上海赫德双语学校中学部设计了一此针对老年人群体的PBL,我们看了后深受启发。看到100多个孩子在这五天项目中的成长,我们对未来教育有了这些思考:


01.

真实的世界,

不是subject-based,

而是problem-based


我们无法精准预测孩子未来能从事、会从事什么职业。但可以确定的是,只要是存在的问题,就有被解决的需要。

 

上网速度太慢、癌症无法被治愈、独居老人越来越多... 生活中没有被解决的问题,才会是未来的工作起点。

 

一百多年前,美国教育家约翰 ·杜威就提出过“教育即生活”、“学校既社会”的理念。上海赫德双语学校的“项目制学习”目的也正在于此,让孩子们从贴近生活的项目开始,发现真实问题,给社会创造价值。

 

去年,上海赫德双语学校中学部设计了“芳华”主题PBL,让孩子“走近”身边的老人,聆听他们的青春岁月。




上海赫德中学部 2018-19学年 芳华PBL



学生们用摄影展的形式记录这一切:身边看似平凡的爷爷奶奶,是曾经的导弹工程师、体操运动员、粮食供应站站长、演员... 拥有如此丰富的经历的他们,价值和心情却渐渐被社会遗忘。

 

孩子们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想要为老年人做些什么。上海赫德双语学校的老师们就延续这一主题,设计了今年的“守护记忆”项目,让孩子真正“走进”老年人群体的生活,调研他们的需求,用实际行动承载和守护他们的记忆。





几天的近距离接触后,孩子们挖掘出了不少问题:


老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敬老院却很难提供丰富的活动;

老人遗憾记忆中的美食,现在很少有人会做了;

老人如果患上阿兹海默症,记忆会一点一点消失;

... ...




赫德学生与老人面对面交流,调研他们的需求


发现问题后,要落实到问题的解决上。


这次的项目强调学生的“voice and choice”,没有规定最终的展示结果,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分成三组,各出奇招:


设计思维组计划给老人们设计玩具,丰富养老院生活;美食组计划与长辈一起传承美食记忆;戏剧组则用中英文诗朗诵和戏剧表演的方式,永久地记录老人们的回忆。


最终的项目展示会可以说是“笑与泪的海洋”。一组孩子把受访老人的一生写成了一首诗歌,表演得淋漓尽致,惹得台下的人潸然泪下。





设计组设计出了八巧板、乒乓球拍、指间钢琴等有趣的小玩具;




“设计思维组”设计出的游戏装置


美食组的也各自呈上一道有记忆、有温度的好菜与视频。




美食组的“美食纪录片”展映


我们见证了未来作家、设计师、纪录片导演、记者的诞生。


可以说,上海赫德双语学校这样的项目制学习,就是将教育最重要的目标转向:让孩子充满使命感,能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找工作”的人转变为“创造工作”、提供价值的人。


了解更多赫德中学部精品课程

欢迎扫码入群

⬇️




02.

真实的世界,

不看考分,看能力


过去我们的学习,是在一条路上闷头前进:多做出一道题,高考就能多考一分;多考一分,就能淘汰掉了一操场的人!

 

但步入社会之后我们发现,不是多学点知识,多考个证书,把周围人打败了,我就成功了;相反,如何设定工作目标,如何调动资源,与不同的人合作... 才是把事情做好的关键。

 

可惜的是,常规的课堂教学几乎不培养这些社会化能力。


上海赫德双语学校中学部的车智慧校长说,赫德设计PBL的初衷,就是模拟工作的场景,让孩子在实践与工作中接触真实的世界。




赫德学生自行分组,并有序分工合作


果然,项目进行时,许多课堂中不存在的问题被暴露了出来:

 

戏剧组采访老人时,总是很难得到理想的回答:有的老人表达能力退化,容易跑题;有的老人不愿意谈论某些话题;

 

设计组设想老人会有生活自理方面的困难,可去了敬老院后才发现,那里的设施很完备,设计思路要全部重新策划;

 

视频制作组则爆发了非常激烈的冲突,导演和剪辑师都坚持自己的方案,两人争执不下,视频拍摄一度难以进行。

 

亲历其中的我们全都不自觉地捏了一把汗!这么小的孩子,能好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吗?

 

车校长说,教育真正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真实的世界就是永远有突发状况发生,老师要做的,是通过适当的示范和引导,让孩子自己探索出解决方法。


很快我们看到,带队老师组织了复盘与反思会,把问题与矛盾摊开了讨论,教孩子如何计划得更周全,也教孩子正确的沟通技巧,什么叫“一事一议”,什么叫“对事不对人”。





 

设计组仔细观察了敬老院的环境,重新调整了设计的思路。戏剧组的孩子细化了采访问题,从侧面询问了老人身边的朋友、护工,努力还原更全面的故事。


视频制作组的孩子也平静下来,充分理解对方的意图,找到折衷的方案,最终展示出了不错的成果。



画面来自赫德视频剪辑组



孩子们也说,这次项目后,他们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团队合作和灵活应变,也更加愿意表达,更加自信了。

 

车校长说,有的孩子在学业上并没有那么擅长,但工作的过程中,他非常有礼貌,做事条理很清楚,极其擅长和他人打交道… 这种场景,难道不应该被老师们关注,成为学校的学生评估体系的一部分吗?



03.

从“要我学”,

到“我要学”


感叹孩子们成长的同时,我们心里也存着一个家长们普遍的担心:孩子们好像一直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这能够保证他们的学术能力,以及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吗?

 

车校长解释,PBL不是单纯的做项目,“学科学习”从来都是项目的核心。




老师给赫德学生们进行中英文诗歌创作指导


作业和考试中的“问题”是被过度抽象和简化的,过一段时间,考察的知识点就被孩子们遗忘了;而PBL中的“问题”是真实的、复合的,需要学生具备跨学科思考的能力,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

 

比如这次的“守护记忆”项目,看似是个针对社会问题的探索,实际上却精心融合了多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语文:采访技巧、公共演讲技巧;

英语:英语诗歌的创作;

科学:生物、食物营养搭配;

艺术:戏剧创作、脚本制作、人像拍摄;

设计思维:理解、探索与实现;

 

项目中也融入了科学的学科知识


戏剧组的Mirror老师感动地说,接触到老人们鲜活的故事后,孩子们的求知欲比在课堂上更强烈!


有的孩子采访了一位老人还不够,还想多采访几位,对老人们生活的年代太好奇了;有的孩子被老人的故事感动到哭泣,回来后思如泉涌,一口气写了两三首诗。




赫德学生们和老人交流后,自己创作的诗歌 


这种体验式的环境下,学生会根据项目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学习知识、操练知识, 从“老师让我学”转变为“我自己要学”,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04.

教育的目标在远方



教书20余年的数学组郭梅梅老师对我们说,曾经她也疑惑过,“项目制学习”的效率,似乎远没有课堂学习那样高,花这么多时间值得吗?

 

但带着上海赫德双语学校中学部的孩子实实在在做了两次项目后,她把这件事儿“想通了”: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只是会做题、门门成绩满分的孩子吗?


美国制片人泰德·丁特史密斯曾用一年时间,访问美国200多所学校,参加1000多场教育会议,归纳出四项共同特质与核心素养,他认为这才是未来教育的目标:


  • 目标感(Purpose):学生会勇于挑战那些重要的、让周围世界变得更美好的课题;
  • 关键能力(Essentials):学生具有创新社会所必需的技能和心态,如创造、协作、解决问题等;
  • 自主性(Agency):学生能自己掌握学习的方向,一步步成长为充满内驱力的成年人;
  • 知识(Knowledge):“活知识”是深刻、长久留存的,能让学生具备创造力、动手能力,并将知识传授给他人。

 

我们也深以为然。一般课堂里学到的知识,可能很快就会被孩子们忘记,但上海赫德双语学校体验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会让孩子热爱学校,在富有意义的工作与学习中不断发展着目标感、关键技能、自主性,建立起深刻而持久的知识体系。


在这些闪光点中,我们看到了未来理想学校的样貌。


推荐阅读:

【星空】解构夺魁,设计思维比赛落下帷幕,我们从这种项目式活动中学习什么?

上海赫德幼儿园特色教育:让不可逆的成长关键期更有含金量!

网站内容归上海赫贤学校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