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通道
HD Shanghai
上海赫贤学校

上海赫德创校理念 | “2035年,我希望全世界的孩子都会来中国留学”

收藏本页
2020 - 02 - 13


On the evening of 26th and 27th February, the sharing sessions of HD Shanghai Primary School and Secondary School will be held online respectively. At HD Shanghai Bilingual School, we are dedicated to nurturing globally Chinese citizens rooted in their own heritage yet passionate about their engagement in the wider world. If you want to have a better grasp of the educational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HD Schools then this will be an opportunity not to be missed. To participate in these online lectures and to listen to the keynote speeches presented by the HD teachers and students please scan the QR codes above to register.  



每周二和周六晚上的宁波赫德校园和其他学校有些不同。


在白天上千个孩子的喧嚣热闹沉静下来后,八点半开始这里是另一群大孩子的乐园。远远看去,四百米的宽阔球场上正在进行着激烈的足球比赛,场边的打气声、场上的叫喊声此起彼伏。你也一定会被这样挥洒着青春气息的赛事所感染,忍不住上前一探究竟。


这样的夜晚属于赫德上百位“年过不惑”的爸爸、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师、以及每一个部门的同事。你会看到每周雷打不动的两个晚上总有一个奋力奔跑的身影,为每一个进球大声喝彩、和身边每一个人情同兄弟。





孙涛在球场上



这是赫德学校的第一位爸爸,也是义格教育集团的董事长——孙涛。



孙涛先生拥有INSEAD(欧洲工商管理学院)MBA学位,北京大学统计学理学硕士学位及企业管理学士学位。2006年,孙先生就职于Merrill Lynch(美林)亚太自有资金投资部,负责中国项目投资和投后管理。之后,他加入英国私人股权投资公司Actis(英联投资)并担任全球合伙人并负责教育投资业务。孙先生于2011年加入Providence(普维投资)任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



从贵州考到北京大学,孙涛形容自己是在传统教育中被幸运之神眷顾的孩子,“当年的高考中,我的高中同学只比我低了一分,就进了贵州财经学院。我们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这是传统体系中让人太无奈的地方。”



孙涛在北大鸣鹤园



18岁的孙涛还是个不敢开口说英语的男孩儿。北大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在这里他发现原来他以前学习的英语发音都是错的、他见到了来自全国各地最杰出的年轻人,也看到了这样一群年轻人的迷失。90年代初的北大,汇集了各省高考状元、各竞赛金牌得主,最优秀的人往往最难以接受哪怕丝毫的不如人。哈佛大学心理学研究员Shawn Achor在一节课上曾开玩笑说:“如果我计算准确,你们中的一半将以低于平均水平的成绩毕业。”这些最优秀的学生来到顶尖院校,50%的他们会变成“差生”,如何面对落差和调整心态,成了大学期间和往后人生最重要的功课。多年后,孙涛将人格教育纳入了他的学校中最重要的育人目标:教育塑造人格。


25岁的孙涛站在了人生中重要的分水岭上。在北大七年的本硕生活后,是选择继续攻读博士还是出去闯荡?不安分的种子第一次在心里发芽,他选择了进入当年并不热门的咨询行业。当孙涛多年后回头看在北大的求学生涯时,他说北大给了他最好的教育是敢于设定远大目标的勇气和魄力,以及打开了无限的可能性。“我很感谢我不是成绩最好的学生”,因为不止重视成绩,他会“浪费”很多时间丰富课外的生活,也不会在职业道路上给自己设限。从科尔尼到麦肯锡,再成为投资人,在外界看来孙涛一路顺风顺水,不到36岁便成为美国普维投资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过上了能一周打三次高尔夫的“人生赢家”的生活。






然而,人越是接近世俗所定义的“成功”时,才越会真正思考成功以外的人生意义。


2013年他决定离职创业时,几乎所有亲朋好友都感到意外。只有他自己和几个挚友,才会把这样的转变看作顺理成章。“我一直是个不安于现状的人,作为一个投资人,我也是一个不安分的投资人”。大家也许更熟悉他作为爱奇艺、TVB的董事,但实际上他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一直专注中国教育行业的投资,曾主导多个教育机构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乃至课外培训领域的投资及后续发展。


抛下过去的所有光环重新出发需要巨大的勇气,而在年近四十时重新出发,追求的再也不是证明自己、或财务自由。 “创办学校最重要的原因是,我是一位父亲。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有一个丰盛且有意义的人生。我一直在思考着,在当前的社会环境里,他们如何成长为一个好人?”13年孙涛的大儿子正好6岁,哪怕在北京选择一所合适的学校都让他一筹莫展,他不希望孩子在传统体制中被千篇一律地复制黏贴,而在儿子入读国际学校仅半年后便发现孩子开始不喜欢说中文了。这让极其重视中国文化底蕴的他无法接受,“我希望我的孩子是国际化的中国人,中国人是他的根,而国际化是他的素养和眼界。”


对孙涛的重新出发毫不意外的,是他将近二十年的好友潘佳。





潘佳先生拥有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的教育硕士学位,以及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MBA学位 。在此之前,潘先生曾经就职于BCG(波士顿管理咨询公司)等世界知名机构。



潘佳人生的前半程里有和孙涛异常相似、又截然不同的经历。你几乎在见面的瞬间就能感受到他身上那独有的在北京胡同大院儿里长大的气息。雷打不动的中式立领衬衫、随身背包里一套古朴的茶具,不了解他的人对他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严肃甚至带有一丝古板的“学究”。


他常常戏谑自己是义格团队中的“学渣”,作为老北京却“只”考上了人民大学,“今天不努力,明天上隔壁。哈哈哈,这人大附中的标语你们没听过吗?”潘佳说在遇到太太前没太仔细思考过自己的人生道路,只有个想留在大学里任教的模糊想法。大四时遇到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学霸姑娘,从此改变了人生轨迹。“毕业后追寻她的脚步,她先去了科尔尼咨询公司,我赶紧努力努力进了BCG (波士顿咨询公司),过了两年她想去斯坦福读MBA,我又赶紧追随着去了。”和太太不同的是,他在MBA之外还申请了教育学硕士的双学位,他心里一直有个教育梦。


26岁的北京小伙儿潘佳和太太一起来到了斯坦福的校园。





潘佳在斯坦福



这里是阳光闪耀的加州,世界在敞开无穷的可能性。当被问到这样一所顶尖院校教给你最好的是什么时,潘佳毫不犹豫地说道:“是宽容,tolerance。你去斯坦福不是只在读这个学校,你是在读硅谷。硅谷的精神就是对失败的宽容。容错率在人生的道路、孩子的成长中尤其重要。如果你无法面对失败,你永远不会创新。”的确,斯坦福毕业的学生选择创业的远比其他院校要多得多,近十年甚至出现了“斯坦福创业系”,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曾说,“假如一个人不懂投资,只要是斯坦福的MBA,不加选择,一人放50万美元,你的命中率一定是同样的投资方式里最高的。”


名校的光环往往是很短暂的,但斯坦福校友的能量网络是巨大的。毕业后的多年中,同学聚会里潘佳和校友们仍然一起共同研讨每个人项目成败后的反思和学习,在他看来,永远追求成长的人就是最成功的人,因为看到成长的必要性就意味着看到不足,看到改进的空间


13年孙涛和他说了想为自己的孩子创办一所理想中的学校这一天马行空的想法后,潘佳毫不迟疑地决定加入。“我还准备好了一堆说辞要说服他,结果他一下就答应了,浪费我精心请客的好一顿饭钱,”孙涛笑着说。


孙涛和潘佳在麻省理工学院



为什么是潘佳?孙涛说:“老潘是有着最纯粹的教育使命感的创业者,我们都是被这种使命感感召的人。”这样的使命感在往后的五年中召唤了越来越多的追梦人,从最初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的创校校长庄华伦先生、到语文全课程体系开创者李振村先生、英国莱普顿公学校长Rob Holroyd、以及全国各地的特级教师、来自世界各名校的管理人才……再到如今布利斯特许学校(Bullis Charter School)的创校校长温妮·赫尔茜女士,孙涛说这五年来依靠的是“相信相信的力量”,而潘佳形容这五年为“最舒服的创业过程”:“因为有着一群价值观高度一致的小伙伴,每一个都是追求不断成长的人。”


“其实最为勇敢的,还是我们的家长,特别是14年宁波的创校家长,”孙涛感慨道:“我们能走到今天,每一位家长都是我们的梦想合伙人。”当年的创校家长很多都成为了他的挚友、球友,“每周的足球比赛是我最期待的时间,没有什么困难是一场足球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场!”一提起足球,孙涛一瞬间回到了那个25岁大无畏的男孩儿。



孙涛(后排右三)带领宁波赫德的孩子参加足球赛



这些年的办学过程中有太多无法细说的难关。但宁波赫德的创校员工都会记得2014年开学不久便闻名全校的一个孩子,“特别特别地调皮捣蛋,”其中一位老师回忆道:“发起脾气来不仅家长管不住,老师也束手无策。他会躺在地上哭闹喊叫,也影响其他孩子。”就是这么一个六岁的小顽童,在又一次的撒泼打闹众人围观时被孙涛一把扛起来带回了自己办公室,半小时后开开心心地回到了自己教室。“其实没有什么秘诀,只是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孩子,耐心和爱是会被他们感受到的。当孩子感到很安全和被理解时,才不容易情绪失控。”孙涛微笑着回忆:“扛起他时这孩子还咬了我胳膊一口。”


就是同一个孩子,在不到一年后会看到孙涛便奔跑过来,从口袋里拿出几个大草莓,对他说:“这是给你的,可甜了!”再伏到他耳边悄悄说:“我都洗过了。”这大概是每一个教育者最骄傲的时刻:你看到了播下的每一棵种子在这些稚嫩的生命中绽放,看到了个体、乃至家庭都被影响的改变。





孙涛(左一)在宁波赫德2014年的开学典礼上



义格的第一个五年被市场看作一个奇迹:从第一个十五间教室的宁波校区共110组创校家庭开始,15年的宁波鄞州校区、16年的上海校区、17年的北京校区、18年的青岛校区……义格所建立的赫德学校在四个城市都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傲人的毕业生成绩,但梦想绝不止步于此。


展望义格的下一个五年, 孙涛和潘佳不约而同地说出了同一个答案:引领中国国际化教育真正的改革模版。今天虽然双语国际化学校遍地开花,但是哪怕基础的双语教育中还有太多需要探索和夯实的地方。培养国际化的中国人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包含了对国家课程标准深刻的理解、国际课程和资源真正本土化的落实和在此基础上两种课程基于统一评测标准和育人目标的融合。站在过去五年的积累之上,两个梦想合伙人对下一个学校——南京赫贤——有着不亚于最初创业的热忱:“南京将会结合赫德最好的资源以及我所见过的美国创新教育落地最扎实的课程,我对赫贤的期待是开拓义格乃至全中国未来的国际化教育模式。”


那十年、十五年后呢?“我希望有一天,英国、美国以及全世界的孩子,都会来义格的学校留学,就如今天中国的孩子出国留学。”孙涛回想40岁时创业一年后遇到的巨大瓶颈,半夜独自在办公室里看向窗外一片漆黑的球场,当时只能安慰自己黑暗后便是黎明。五年来越来越笃定,只要我们仰望并追寻正确的使命,一切终将水到渠成。


“饥渴求知,虚怀若谷,时刻感恩”——这是孙涛在第一届宁波赫德毕业典礼上对毕业生们的殷切期盼,也是义格上下每一个人、包括他自己的人生信条。“还要加上一条:生命不止,运动不息!”他最后笑着说。



宁波赫德的学生为孙涛创作的画像


网站内容归上海赫贤学校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