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一下,如果你看到一个总是抱着枕头不愿松手的孩子,你会如何处理?可能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一次次从孩子手中抽走枕头,不让这样“奇怪”的举动影响孩子正常的生活。可上海童德托育中心的李娜老师却前前后后花了好几周的时间,和家长沟通,与孩子商量,一点一点地让孩子主动放下枕头。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却处处体现着爱与用心,一如上海童德托育中心所秉持的理念——“爱在位,育自成”,绝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Imagine that you saw a young child always holding a pillow and that they were unwilling to let it go, how would you cope with the situation? Most of us might wrest the pillow away from the child, in the hope of helping the child get back to “normal”. But for Bella Li, a teacher at the Tong De Academy, it was indeed a big project and it took her several weeks to negotiate with parents and communicate with the child to gradually solve the problem without hurting the child’s feelings. It may seem a small matter, but it was a big issue for the toddler and was solved by love and sensitivity. This simple story reflects the care and dedication of Tong De teachers. As Tong De’s slogan says, “Where there is love, there is education.”
李娜
上海童德托育中心
中方主班老师
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曾就职于成都知名双语幼儿园,有着10年双语幼儿园工作经验,担任过教研组长、教学主任。
不愿放下的枕头
在上海童德的小鱼班,曾有这样一个不愿放下枕头的孩子。从入托的第一天开始,就时时刻刻抱着一个从家里带来的大型抱枕,吃饭带着,睡觉带着,玩耍带着…… 除此之外,他很安静,从未在入托之后大哭大闹,只是默默抱着他的枕头,不愿松手。
“这是一个有分离焦虑的孩子”,在观察到这个孩子的情况后,李娜做了这样的判断,与其他一些大哭大闹的孩子不同,他把枕头当成了重要的依恋物,在安静的背后,却是更加难以处理的情绪反应。
对此,孩子的父母也是显得忧虑,毕竟,一直带着枕头,不仅有安全隐患,还有卫生问题。但在与家长的反复沟通后,李娜宽慰他们不用担心,为了让孩子成功放下枕头,她制定了分阶段的策略。
第一个阶段,先由爸爸妈妈在家里与孩子共读一本与老师共同选择的绘本——《小老鼠的飞毯》。故事中,那只可爱的小老鼠也总是走到哪里都带着自己的毯子,而老鼠的爸爸妈妈就做了一次“转化”,将小老鼠的大毯子换成了小毯子;而在托班里,李娜则注重安抚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明白,入托只是短暂地告别,需要上班的爸爸妈妈,等他们下班后,肯定会来接自己回家。
在家庭与托班的双重作用下,第一个改变发生了——孩子能够放下从家中带来的那个大型抱枕,而换成了托班教室里常见的方型小靠枕。
在第二个阶段,李娜老师引入了一首歌曲的教学“我的朋友在哪里”,帮助孩子们在无形中树立关爱、尊重朋友的概念。学完这首歌之后,当她询问这个孩子,是否需要让枕头朋友休息的时候,孩子理解地点了点头。这次,他选择短暂地放下枕头,让枕头“躺”在一个温暖舒适的角落,安心“休憩”。
如果说枕头朋友需要休息,那么它同样需要看病、需要洗澡、需要晒太阳。当“朋友”这样的前置概念在孩子心底得到强化,他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阿姨把枕头拿出去清洗、修补及暴晒的行动,一天、两天、三天…… 第三个阶段的目标终于在孩子身上达成,此时的他,已经能够接受枕头的消失,并在没有枕头“在场”的情况下,积极投入托班的各项活动之中。
如今的他,对枕头的依恋已经很轻很轻,只不过每天来到上海童德托育中心的时候,会照例与枕头道早安;离开时,也会与枕头说再见。枕头不再是他焦虑情绪的出口,而成了一个美好的寄托,一个放在心底的好朋友。
当看到孩子这样的蜕变,李娜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没有简单粗暴的干涉,没有成人意志的灌输,有的是尊重,是理解,是满满的爱心与耐心。李娜的笑容映衬着铭刻在上海童德托育中心墙面上的那句话语——“爱在位,育自成”,格外闪亮。
选择托育,选择上海童德
李娜出生于一个教师之家,她的母亲,也正是一位幼儿教师。从小到大,李娜就和妈妈班上很多孩子一起长大,也在潜移默化之中,耳濡目染了幼儿教师与孩子相处的方法与策略,这也让李娜在大学选择专业之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学前教育这条路。
加入上海童德托育中心,则是被它“跟随婴童”的教育理念所吸引,在李娜看来,决定一家托育中心品质的重要因素就在于是否以孩子为中心、真正做到尊重孩子,而非像一些传统的托育中心一样,只是在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内对孩子做一个照看,却缺少爱的交流。
在李娜就职于上海童德托育中心的这些岁月里,类似于“不愿放下的枕头”的小故事还有很多,自始至终,她都希望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尊重这个年龄段孩子独有的情感与情绪表达,永远用一种平视的视角去对待孩子,珍惜参与他们生命的每一刻。
在上海童德托育中心,每一位老师都会为班上的每一个孩子制作一本《成长之旅》相册,里面记录着孩子们成长与变化点点滴滴。在这本纯手工制作的相册里,每一张照片都是老师仔细筛选的,每一句话都是老师手写的,用李娜老师的话来说,“手工做的才有温度”。
在李娜老师的日常中,还有另外两个值得一提的“有温度”的细节——那就是对孩子舒适度的高度关注及“小小悦读家”亲子活动。
每天当孩子们来到上海童德托育中心之后,都会在晨检之后换上托班特有的鞋子和衣服,为了确保孩子们每天的穿着是舒适的,李娜与她的同事们都会提早对每一套衣服进行整理与检查,并在孩子们穿上这些衣服之时,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来询问孩子,“你的小脚与鞋子是搭的吗?”、“你的小手与袖子是搭的吗?”……
如此事无巨细的认真与负责,换来的是每个孩子在体感上舒适,也为后续全情投入各项活动奠基。
而在“小小悦读家”活动中,李娜老师则会鼓励家长带着孩子在家中共读老师精心挑选的绘本,并结合绘本主题,共同完成一件手工制作。譬如,在阅读秋天主题绘本时,可以一起绘制一片美丽的叶子。
在拿到家长所写下的、孩子们在“小小悦读家”活动中的情绪与动作反馈后,李娜往往会花很长的时间逐字逐句地阅读,并思考如何根据每个孩子的习惯与特点,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加以调整。而孩子们在托班中相关的状态与表现,李娜也会时时与家长进行沟通,给到进一步帮助孩子发展进步的建议。
“我感到自己非常幸运,班级孩子的家长们都非常理解与支持,从来没有收到过什么质疑或不好的评价。” 李娜感慨道,但谁都能感觉到,这背后是老师与家长的良性互动与顺畅沟通。信任,绝对不是靠嘴上说说就能够实现,而是落实在每一分、每一秒的行动中,而李娜所做的,就是将这种信任不断用行动来放大,让她的托育之路、让她在上海童德的职业生涯,变得光彩照人。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记得我
在上海童德托育中心,我们旨在为18-36个月的婴幼儿及其家庭提供全日制双母语的生态教育服务,建构一个以婴幼儿、中外教师、育婴师、家长及看护者所组成的成长社区,让孩子在家庭般的氛围中,感受爱与被爱,在本土及世界文化的融合中健康成长。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在浸润式的双语环境中,上海童德将中英主题教学渗透于幼儿发展的各领域,注重运动和艺术的培养,并融入蒙台梭利的教学理念。
上海童德托育中心所提供的系统培养体系
在中文主题课上的李娜老师
这也是李娜当初选择加入上海童德托育中心的重要原因,她看重并欣赏上海童德托育中心所提供的系统而完善的培养体系,她也相信,在这个年龄阶段打下的基础,终将成为幸福人生起航的那一片帆。
但与之相对的,其实是每一位托班老师都有可能面临的情况——你所给予的全部知识、引导与关怀,或许并不会换来孩子成人之后的记忆,也就是说,很多孩子也许终将忘记自己。
谈及这个话题,李娜的眼中闪过一丝失落,笑容却依然和煦:“我想,当我踏入这一行那一天起,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个事实。”
李娜说,其实她很难将其称之为“牺牲”或“奉献”,而是孩子们成长阶段中必然经历的正常现象。“他们的一生,会遇到太多太多人与事了。” 李娜老师说,“但如果说在上海童德这样一个环境,在我的班级里,孩子们能够体验老师给予他们的心灵感受,养成正向而积极的行为习惯,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我,那么我觉得,我就没有白来他们生命中一趟。”
每个孩子终将离开家庭,走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托班,其实可以理解为孩子们迈向世界的第一步,李娜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在这样重要的转变过程中,孩子们与全新环境的一个情感联结。如此,她才觉得在一定程度上履行了自己的使命。
这份使命,以爱为始,以用心为终,缠绕着一如既往的尊重、认真与平视,孩子们与老师在上海童德的岁月温软绵长,这一刻的陪伴,就是最美的印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