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通道
HD Shanghai
上海赫贤学校

何以为衣?记七八年级崇明土布课程体验

收藏本页
2019 - 05 - 27


1


崇明土布展 · 上海赫德


上海赫德学校中学部七、八年级学生于四月十七至十九日在美丽的崇明岛开展了为期三日的土布课程。5月7日,他们的作品在校园里隆重展出。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需要体验这样的课程?



在淞沪民间,一直传诵着这样一首歌谣:“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纺纱织布一乃罗......”而这位“黄婆婆”就是被称为“棉神”的黄道婆,也正是由于她引发的一场“棉业革命“,推动了江南地区棉纺织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使棉纺织品走入寻常百姓家,松江布才因此闻名于天下。


在江南土布织造业的核心地带,让这些生活在现代且在双语学校的学生体验“何以为衣”的主题课程,有着特殊的意义。所谓市列珠玑、户盈罗绮,“衣食住行”,“穿衣”永远是人类进化最大的标志。老师们希望从这个层面入手,增进学生们对于自己家乡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因地制宜,贴近生活,“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然后带着我们的语言,带着这份民族的自信,以世界公民的身份,传播我们自己的故事。


去年重阳时节,赫德中学部七、八年级同学第一次来到崇明“何永娣土布传承馆”,与永娣老师完成了从“采棉”到“织布”的一系列体验课。时隔八个月,上海已到春夏更替之时,温凉有余而暑热不足,趁着晴好适宜的天气,我们再一次踏足崇明土布馆,开始了为期三天的土布课程。


本次课程围绕“土布”的主题,同学们亲手实践从“棉——线——布——衣”的过程。围绕“何以为衣”这一问题,从历史文化、生态学、科学等多元视角探究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历程。去崇明之前,这些知识和内容已经分解到前期学生们的人文、科学以及艺术课学习当中。


2


崇明第一天,学生们认识了织机,分小组合作上机纺线,织机上的经纬线线穿梭,着实让他们大伤脑筋。学生们充分调动每个小组成员的长处,有踩枞的、有数格子的、有飞梭的,不亦乐乎。每组学生们平均耗时四个小时,才完成了方寸大的图案。


3


4


第二天一早,学生们就跟着永娣老师来到田间寻大自然中色彩,学生们摘了紫色的酢浆草、红枫、青枫、雏菊,以及各种叶子,通过拼接敲染留在了一片片织布上。


试过敲染,接着尝试扎染,在染之前还要先用豆浆处理织布,以保证上色和固色。


6


7



“当我们了解土布之后,发现织布技法很复杂,如果没有专门培养的传承人,这门手艺很快就会消失,这会是件十分可惜的事,”Angela同学说,“土布不仅传递织布者的心情,更传递了中华文化的智慧。织土布是件很难的手艺,织错一格就会毁掉整个图案,它需要寻找有天赋有热情的人,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8


9


在学会了一些基础的技艺以后,孩子们用自己染的布缝制香囊,永娣老师还为孩子们准备了艾草等12味香料,她告诉孩子们,缝好这个香囊缝送给父母,它一定是最有温度的礼物。


11


10


12


“特别是我们这些将来要走向世界舞台的人,这些自己民族的传统手艺就更值得了解。它不像普通加工厂的物料,而是包含情感的,很温暖的布”,Annie同学说。


14


13


孩子们还用棉花作出各种创意拼贴,传统与创新碰撞的魅力让学生们纷纷赞叹。孩子们在几天的课程中不停地感慨,“土布一点儿也不土呀!”

 

 “我原本以为,土布做出的样式一定十分陈旧,但参观了永娣老师的土布馆之后,没想到土布能做出这么丰富的花样,而且这些玩偶、凳子既保留了传统元素又很时尚,让我觉得很惊喜”,Gary同学说。


15


“孩子们第一次见到土布,非常惊叹,感慨为什么要叫‘土’布,因为土布一点儿也不土,反而非常精美。后来永娣老师解释,土布的意思是从棉花到最后的成品的制作过程,完全都是手工,不经历任何机械制造的加工。孩子们能够接受并欣赏这样的传统手工艺的态度是令人欢喜的,”带队的冯昆老师说。


“在游学的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孩子们上织机进行织布的过程。看着织娘们手中的飞梭,孩子们信心满满地上了织机。然而,他们发现这是他们根本没有办法独立完成的工作,最后每组的孩子自发地进行分工,有的穿梭,有的挑线,有的踩踏板,有的看图样,一幅小小的作品要五个人花费五个小时才能完成,虽然他们念叨着腰酸背痛,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溢出了巨大的满足,这就是团队的力量。”


随行的外方校长Mr Vanvolkom也感慨,“ Throughout the trip, students’ perseverance was impressive, from patiently working as a team to operate and make a design using a traditional loom, to scavenging local Chongming farms for just the right leaf or flower to complete their fabric designs. All students learned that hard work and cooperation are keys to group and individual success (从小组合作设计图案,到操作传统的织机,再到在崇明的田野中寻找各种合适的植物来做敲染的原料,都可以看到学生在此次活动中坚持不懈,不断克服各种困难的身影,这让随行的老师们印象深刻 。所有的学生都学习到了,勤奋地学习和与他人良好的合作是个体和团队成功的核心要素。)”


16


17


每一块土布都有自己的故事。从棉花到成衣,纺线、织布、浆染、制作,这些不会说话的布匹承载着人们对于家庭对于生活的情感,永娣老师更希望在她的传承馆里,将土布的精致与温度传递下去。


18


19


孩子们在崇明的土布课程体验结束了,但文化传承的接力才刚刚开始。教育的本质与农业相像,是一门慢艺术,同学们通过亲历这次手作体验课程,其意义不仅体现为,置身于一种相对陌生的学习空间参与劳动过程的复演,更重要的是,在看似慢节奏的活动推进中,通过追溯一块棉布的形成过程,通过勾连与之息息相关的人事物,通过与自然、与他人的交往对话,从而收获一个真实而完整的经验世界。


20


推荐阅读:

赫德中国文化周(上)| 走进中国人的传统生活

赫德中国文化周(下)| 走进中国人的传统艺术

网站内容归上海赫贤学校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