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通道
HD Beijing School
北京市朝阳区赫德学校

赫德四季:一年的二十四次相遇之立秋的故事

收藏本页
2020 - 08 - 21


赫德四季—立秋

点击此处收听音频,听常校长讲关于立秋的诗词和故事


今天立秋,秋天的第一个节气。


立秋和立春、立夏一样,都是站在上一个季节里,对这个季节的眺望。虽然立秋,但酷暑依旧,这种热,会一直延续到处暑。





秋的甲骨文,是一只蟋蟀的样子:长触角,粗后腿,生动形象,非常可爱。


为什么“秋”是蟋蟀呢?《诗经》里说,蟋蟀“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入我床下。”意思是,七月蟋蟀在田野,八月来到屋檐下。九月蟋蟀进门口,十月钻进我床下。大家看,蟋蟀的活动贯穿了整个秋天。而这时候,野外的蟋蟀开始鸣叫了,蟋蟀鸣叫的声音,和“秋”这个字的音很像,所以,我们的老祖宗,就用蟋蟀来表示秋。


蟋蟀用它一生的歌声,来赞颂秋天,是中国文化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符号。






蟋蟀是音乐家,也是好斗的勇士。在古代,上至皇宫下到山野,很多人就以斗蟋蟀为乐,还出现了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蟋蟀丞相”——南宋的贾似道,那时一只能征善战的蟋蟀,居然可以炒到“二十万钱”的天价。由此,老百姓便迁罪于蟋蟀,认为此虫祸国殃民。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难得的明君,他与父亲明仁宗在位时期国泰民安,后世称之为“仁宣之治”,是历史上著名的盛世。可是就因为他喜欢斗蟋蟀,人们也给他取了个“促织天子”的外号。


你看,蟋蟀真是冤啊!


这不,宋朝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就来为蟋蟀正名,总结出了蟋蟀的“五德”,他说:


“鸣不失时,信也;遇敌必斗,勇也;伤重不降,忠也;败则不鸣,知耻也;寒则归宁,识时务也。”


这守信、勇敢、忠诚、知耻和识时务的蟋蟀,正在野外,自由地歌唱着。如果你见到它,一定要打个招呼:嗨,蟋蟀,你好啊。


等到秋天的第三个节气——白露到来时,蟋蟀就进屋鸣叫了。就像古人看到燕子想到春天一样,听到蟋蟀进屋鸣叫,秋天就真的来了。春天的惊蛰,夏天的芒种,秋天的白露,冬天的大雪,才是这个季节真正的开始。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秋天也是和蟋蟀连在一起的。我一直记得这样的夜晚,妈妈给我讲故事,屋外的蟋蟀此起彼伏鸣叫着,就像有音乐在伴奏,妈妈的声音也似乎如乐声,婉转动听,听着听着我就睡着了。小学三年级写作文,我就写了一篇蟋蟀唱歌的文章,被老师大加赞赏,自己得意了很长一段时间。


在绘画大师齐白石的笔下,蟋蟀更是被赋予了灵性,栩栩如生,情趣盎然。










这是一首我们很熟悉的诗。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不知道你有没有玩过斗蟋蟀的游戏?把两只雄蟋蟀放在一只小碗里,用草来挑逗他们发怒,就可以目睹一场大战。蟋蟀的寿命不过一个秋天,所以斗蟋蟀也成了秋天独有的玩法。






一个秋天的夜晚,江上刮起了阵阵凉风,吹动梧桐叶沙沙作响,远处村庄里的灯火忽明忽暗,篱笆旁人影闪动,还有小孩的欢呼声。一定是孩子们在斗蟋蟀吧?诗人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家里的孩子们有没有安睡?是不是也在斗蟋蟀呢?


与我们读过的蝉、荷花相比,蟋蟀这个符号非常丰满,既可以衬托秋夜的冷清,又可以象征夏尽秋来,让人感慨时间流逝之快。斗蟋蟀还是流传千年的娱乐,既有闲情雅致,如果用蟋蟀赌博,又带了点“玩物丧志”的警醒。你还见过这样的文化符号吗?

暑热未散,画一只蟋蟀,让你的假期,日日有蟋蟀的歌,夜夜有安宁的梦。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仅限教学用途)






▲ 北京赫德四年级学生孔雀作品

网站内容归北京市朝阳区赫德学校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