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大昌在《演繁露》里曾写道“三月花开时,风名花信风。”人们把花开时吹过的风叫做“花信风”,就是带有开花音讯的风。
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按照一定的节气活动的,它们的活动和气候变化息息相关,成为了不同季节的标志。因此人们用不同的花期来代表农历中的不同节气。
始梅花,终楝(liàn)花。从小寒到谷雨,共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每个节气十五天,分成三个物候,每个物候五天,共有二十四物候。这二十四物候每个物候对应一种花,就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风。
2020年这个特别的春天就要过去了,作为“中国印迹”线上活动的一部分,让我们拿起画笔,跟随北京赫德双语学校老师用国画技法记录下这个难忘的春天。
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清明三候中的桐花,今天就一起来画画清明三候中的麦花。
点击此处视频观看
“中国印迹—二十四番花信风之麦花”
我们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看到麦花,因为麦花只开五到三十分钟,就凋谢了。但它是很重要的一朵花,在靠天吃饭的古代,人们最怕的就是青黄不接,而“青黄相接”的关键点,便是“扬花灌浆”,就是说“粮食作物开花时花粉飞扬,让麦穗变的饱满”的时期,所以你看,春天麦花开,是多么重要。
麦花太小了,开花的时候就从麦穗尖上钻出三两朵,远看像小虫子一样趴在麦穗上。很多人都以为麦花是金灿灿的像麦穗的颜色,实际上麦花是雪白的,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里就写到:“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下面我们来简单学习一下麦花的画法,麦子是一颗颗麦粒一层一层交错排开,每一个麦粒大小差不多,在麦粒顶上会有长长的麦穗,麦花就很小一颗一颗的随意的点缀在麦穗尖上。
所以我们在画麦花的时候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来表现。比如老树这幅作品就是表现麦花开花,扬花灌浆之时,用漫天的白色点表现飞扬的画法,麦地里的麦子被简化成大小不一的墨点和短的曲线。
当然还有这种最常见的写意画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我们知道,小麦的麦穗是一层一层交错生长,所以我们可以用点点的方式来画麦穗,那么我们就先来学习一下如何画点。
画点的时候可以用墨也可以用颜色,清明时期的麦子还是绿色的,所以我们可以用花青和藤黄来调绿色,在画国画时我们一般通过用原色进行调色,来创作自己需要的颜色。
国画通过颜色的深浅变化来表现明暗,所以我们在画的时候,不管用墨还是色彩都要尝试学会表现出色彩的浓淡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在墨或者色彩里加水,调出淡墨或淡彩,蘸满笔,然后用笔尖蘸上浓墨或浓彩。现在试着画一条线,你会发现你的这一笔线条里同时出现了深浅变化,我们就叫这样是调淡墨,笔尖蘸浓墨,我们在画国画的时候要牢记这句话。
现在我们开始学习画点,在画的时候请你将笔和纸面保持垂直,像这样按下去提起来,一个中锋画的点就完成了,很简单吧?
你可以用这种方法再练习画几个点。还有一种是横着的点,笔这样倒下来,用笔肚子来点,你可以点一个大的点,也可以画一个很小很小,像小米一样的点。
现在我们要把点用这种方式组合起来,绘制麦穗。
像这样,笔尖朝外,放松来点点,注意有的疏有的密,不要像排队一样排的整整齐齐,像这样你可以画长一点的麦穗也可以画短一点的麦穗,画好后我们要在麦穗上画上长须。
现在我们要练习一下画线,麦穗的长须是很有弹力的,我们画的时候也要尽可能的表现出来,同样是中锋行笔,笔尖和纸垂直画线,线条不要扭来扭去,在靠近麦穗的一头可以稍微带一点弧度,然后向外扫出去,像箭一样,这个需要你练习一下再画。
这个须有长有短,都是从麦粒的尖上长出来的,当然我们在画的时候不用每个麦粒尖都画一条,疏密有致,注意色彩的浓淡变化。
画好麦穗后,我们用钛白,可以加一点点藤黄,不用调均匀,用笔尖来画横着的小点,笔尖朝着麦粒尖,点的时候可以稍微带一点弧度,自由的放松的点,但是不要点的满麦穗上全是麦花。
然后我们用中锋画麦秆,从上往下,从下往上画都可以,麦秆也是有弹性的,然后加上叶子,叶子我们可以先画一个横点,然后将笔甩出去,像这样表现出叶子的弹性。当然你也可以像这样,笔按下去炒一个方向拖然后逐渐提起来,像这样,同样叶子也是我们不需要画太多,色彩要注意浓淡变化。
总体来看,离我们近的麦穗可以画的颜色浓一些,远处的颜色淡一点。
好了现在我们学会了用点点的方式来画麦花,你可以用不同的构图方式,创作一幅以麦花为主题的国画作品。
中国画里讲究留白,让整幅画有呼吸感。通过画的内容和空白处以及题字三者相互呼应达到作品视觉上的平衡。
传统国画有很多不同的构图方式,今天我们只了解一个最常见的三线构图,就是画面中有三根线,主线、辅线和破线。这幅作品就是一副典型的三线构图的作品。
看一下这幅作品你能出主线副线分别是哪条线吗?
我们来看一下,你找对了吗?
但是在当代国画创作中,传统的构图方式不再是必须的了,在画作中只要能达到视觉上的平衡,就是说让眼睛看起来感到舒服就是不错的构图方式。比如这两幅来自老树的作品,在作品中适当留白,让画面中的各部分内容和谐相处就可以,你在创作的时候可以自己进行构思并创新。
好了同学们,我们下次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