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通道
HD Shanghai
上海赫贤学校

高中部周则鸣校长访谈:像大侠,像严父,像兄长,像朋友,就是不像校长

收藏本页
2024 - 03 - 21

"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是什么?有人会认为学校最重要的是校长,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学校最重要的是学生和老师。如果一个校长不是做老师出身的,不了解学生要什么,不了解老师要什么,那你做什么校长呢?"


见到周校之前,就听说他有很多外号:学生们叫他周哥、老大、帅哥,老师们叫他Steve、老周、老板……


更听说他有很多传说:很“奇葩” ”很难评” “非典型校长” “数学大牛” “像大侠” ……搞得我们也很紧张,已经做好了要面对史上最难采访的心理准备。


在每次上海赫贤高中的宣讲会上,他也经常给家长 “别开生面”的印象:没有高大上的理念,也没有华丽的口号,只有一句句的大白话:


“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数学知识传播者” “选我们就要相信我们,要么就别选我们” “家长们付给我们这么多学费,我们会尽力做好工作,对得起良心,对得起这个学费” “我不希望把你们‘骗’进来又让你们后悔……”


听惯了满腹经纶的校长发言,第一次听到这种如同老农卖瓜一般朴实得掉在地上的宣讲,还真是让人耳目一新。





但加入上海赫贤3年,他的战绩却赫赫:





真的来到他的办公室,却发现跟想象的完全不同。不大的办公室里有好几张课桌椅,与其说是一个校长办公室,不如说更像一个自习室;他的桌上放着茶盘,空气中还点着檀香。在这样的氛围里,人就格外地放松下来。


刚刚开学不久,如今高中部已经是600多名学生的体量,Steve忙着主持日常工作,更忙着关心和安顿新上岗的老师和刚进校园的新生。


“我希望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学生可以放下戒心,也会坦诚地告诉我们哪些地方可以改进。”Steve说。


难怪他的办公室,经常有学生进进出出:跟父母吵架来找“周哥”聊天的,问数学题目的,来自习的,心情不好来喝茶的,学校饭菜吃腻了来改善伙食的(周校会给他们点外卖)、甚至连感情话题都可以找他聊。


要让青春期的半大孩子如此敞开心扉,别说对一个校长,就是对普通父母来说,都是很难达到的境界。我惊讶于周校的“神通”,但那之前的种种传说,似乎也隐约有了答案的轮廓。




# 在匿名调查中,同学和老师对Steve的印象关键词


01 / 为什么我特别理解走国际赛道的孩子?


说起国际化教育,这条道路也开始挤满了人,可很少有人意识到,多少人口中的“国际化教育”,是想象中的“国际化”?


上海赫贤高中部的大部分学生来自传统教育体系,无论是家庭还是孩子自己,对学习的路径和海外的升学更是雾里看花。


站在这个角度,Steve就特别能感同身受国内家庭的困惑。因为他自己就是从典型的东亚威权教育体系,到北美的开放式教育体系,再接受了欧美高等教育,把这条路彻底走通了的人。


要说到东亚学生如何融入西方教育语境,如何用非母语学习国际课程,这里面的痛点和难点是什么,可以说很少有人像他这么有发言权。


“说起来你们可能不信,我那时候在(中国)台湾念的中学,老师还可以任意体罚学生。说打就打,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学生根本不能反抗。当然,我那时候还是学校里最调皮的那一个学生。”


Steve说,直到13岁那年家里办移民,他被父母送上飞往加拿大的飞机,他还完全不知道自己将从一个军事化管理的环境丢到一个完全放养式的环境。


父母回台忙生意,又正值开始叛逆的青春期,异国他乡,语言不通,Steve度过了放飞自我,翘课为主的初中生涯,以至于高中升学都成问题。最后只能辗转到温哥华一所很一般的高中,在高一的某一天,一个灵魂拷问来到他心中:我到底在干什么?出国就是为了这样永远摆烂吗?


说起来有点玄,但似乎“命运的齿轮”真的就在那一刻开始转动。


这之后Steve的人生开始开挂,一路突飞猛进,之前翘课拉下的知识靠几个月就补了回来,然后选IB,打竞赛,高中毕业时,他获得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多伦多大学、滑铁卢大学数学、物理、化学及工程专业无条件录取及全额奖学金,最终他去了UBC,获金融数学硕士及电子工程和数学一等荣誉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UBC数学系讲师近十年时间。




# Steve在UBC的毕业照


“这种顿悟时刻,是每个学生都需要经历的。”在Steve眼里,亦可以说就是传说中的“内驱力大爆发”时刻。


也正可能是这段经历,让他格外理解那些看上去“玩物丧志”的青春期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以及来到他办公室,一脸愁云的家长。他知道如何帮助他们,也知道解开这种难题的钥匙在哪里。



02 / 换赛道,中国家长必须要过的几道关


「只关注升学率」


Steve说,通常家长选择换赛道,最常见的一个原因就是觉得传统学校太卷,孩子太累,转国际课程可能相对轻松些。但父母们很容易还是陷入惯性思维,眼里只看那些最有名的学校。


“其实国际课程是丰俭由人的。它不像传统学校这种单一赛道,完全是分数论。你申请英国大学的时候看的是学术成绩和学科潜力,申请美、加、澳的大学文书和英文能力很重要,所以我个人不是很看重每年所谓的Offer榜单。”


“就像市面上所谓的‘牛剑公式’,我觉得也不可取。录取牛剑,我觉得是有一定运气成分在的。选学校、选专业、面试,每个环节都有碰运气的成分,万一你的风格就恰好是牛津喜欢的,你这个人就是教授喜欢的,就能录,有时候跟能力强弱没有绝对的关系。”


“选择国际高中,本来就为的是给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出路。如果父母还是只盯着升学率,没有把这个评价体系拓宽,那就失去了意义。”


「完全的分数论」


“申请海外大学,分数重不重要?肯定是重要的,但也绝对不是一切。考试可以检验你到底学到了什么,但不能变成另一种刷题游戏,好像只有100分才是赢家,90分就是输家。”Steve强调。


现在不少家长好像总有一种孩子不去补习机构,就没法读书的“迷思”。哪怕到了国际高中,这种现象依然存在。说实话,就是家长的这种思维让国际高中也“卷”起来了。




# 赫贤毕业生、就读于牛津大学PPE专业的Lisa与Steve


更进一步说,即便家长花了很多钱,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真的进了很好的大学,但孩子的真实能力到底是否匹配这所大学呢?他会不会拿到了入场券后,读得非常痛苦,甚至毕不了业,产生了心理问题?到时候怎么办?难不成在大学里还要继续找补习机构?


“另外就是,我们家长今天的‘名校梦’,到底是你想要的,还是孩子自己想要的,这个要想想清楚。如果我跟我儿子说你未来一定要读哈佛,他反问我,爸爸你有没有读过哈佛?我肯定傻掉。那我凭啥要求他读呢?基因也不具备那个条件啊(笑)。”


「 “看不见“自家孩子」


另外就是,我们的家长普遍都忙于事业,跟孩子的交流比较少,所以对孩子真正的擅长和兴趣不够了解。比如我带过的学生就很想当厨师的,也有很喜欢打游戏的,他们完全可以去厨艺学校,也可以去专业的电竞队,前提是真正的热爱。但往往这种时候难以接受的是父母。


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要抱着古代的思想,什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其实这个世界变化很快,不如学会放手,心态稳一点,多听听孩子真实的想法,搞明白他到底喜欢什么,适合什么更重要。




# Steve在2023年9月的新生开学典礼上讲话


我一直说,要让孩子找到匹配自己能力的大学去就读。你看很多诺贝尔奖得主,数学的菲尔兹奖得主,TA们本科都不怎么样,但只要持续学习,完全可以到了研究生再去读一个更好的大学。所以我们不要总把眼光只盯着名校,既然选择了国际赛道,视野和思路就打开一些,放远一些。


03 / 提前布局,培养学生的几大关键能力


Steve说, 进入国际高中,孩子们面临的问题会更加复杂。一方面是来自传统学校模式的“乖”和“听话”,很会案头学习,但是缺乏独立性和思辨性;另一方面是语言的压力,升学的压力,青春期人际关系的压力。


在上海赫贤,会注重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对自我的良好认知、与人相处的能力、主动寻找资源的能力、以及学会如何跟老师沟通。这都是在为将来的海外大学生活提前布局。




# Steve在赫贤Talent Show和学生同台表演


“为什么时间管理能力重要?国外很多大学上课是不点名的,甚至你不上课、不考试,教授也不会找你,但是到了期末你肯定会挂科。”Steve说。


所以在上海赫贤高中,寄宿制度也是从某种层面预先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合理分配时间,学习、运动、社交、娱乐,学会自己面对解决问题,而不是什么都由大人安排。


“另外,我个人很反对‘管理’这个词,我希望孩子们无论是学术上、生活上有问题,随时可以找我们沟通。这样未来你去了海外大学,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环境,你也不害怕沟通,也会听懂来自不同层面、国际的看法和声音。”





沟通说起来很简单,实际上这是能力的培养,不太可能通过一个专门的课程来培养,需要时间的累积。这也就是为什么,Steve一直在着力创造的就是赫贤高中里那种独有开明和放松的氛围。


再者,正如美国许多顶尖大学教授对中国学生的普遍评价是:认真刻苦,但是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翻译过来就是中国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很好,但是局限在教科书内,习惯了从老师那里接受知识,而缺乏主动去寻找知识和创新的动力。


所以在上海赫贤的学生,学业压力没有那么重,依然有充分的时间发现自己的爱好,投入到自己喜欢的学科,着力于将来的长远成就。


04 / 关怀学生


“当你回顾你的学生时代,你往往会发现,你可能只是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爱上一门学科,学生也只会因为老师而喜欢一所学校,有动力去学习。”


Steve说,他不怕学生调皮,只要他们不踩破底线。(毕竟他自己从小就是全校最调皮的聪明学生)“我一直跟学生说,你现在这些调皮跟我当年没法比,调皮也要有点创意吧?好比 你要考试作弊,但是连作弊了都考不过别人,丢不丢脸?”有意思的是,往往这样的反向操作,对学生们有奇效。


另外,因为深得学生信任,Steve还是众所周知的学校“八卦中心”。高中可以说没有他不知道的秘密。哪个男生为了吸引女生的注意力做了什么奇葩事,哪个女生和女生闹了矛盾,他随时都能收到一手爆料。





对待学生,Steve很少批评,多是引导他们换位思考。“我们成年人也是一样,做一件事的时候也要懂得站在对方角度去考量,会伤害到别人的事情就别去做,就这么简单。”





Steve至今还没有脱离教学一线,他还是一个班级的班主任,而且这个班的孩子都是需要学习上重点关注的。他班上一个男孩子尤其如此,一开始成绩实在不怎么样,还整天摆烂,父母甚至一度担心他要面临退学。


去年暑假的时候,他经历了和Steve当年惊人相似的“顿悟”,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好好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竟然变成了每门课都名列前茅的优秀生。最近的目标甚至已经成了牛剑。


“我觉得这个孩子就实现了一个很完美的蜕变。说实话,我们老师能做的很少,只有靠自己真正觉悟,知道自己要什么,才会有动力。”Steve说。




# Steve和赫贤首届毕业生合照


虽然Steve说自己能做得很少,不过,我们之后悄悄给同学们做的一个匿名调查里,答案却显而易见:





“时代在进步,我们这种跟学生打成一片的模式,可能有人会不适应。但是站在家长的角度,把孩子送到学校来,不就是希望我的孩子能在安全的校园环境里,既能学习,又比较开心,而且得到老师的关怀吗?什么叫关怀?我今天高高在上,下来什么命令所有人就要执行,这可能不叫关怀。”Steve说。


05 / 关怀老师


在上海赫贤高中,Steve对所有老师只有两个要求:把课教好,关怀学生。


把事情做好看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依然有难度。在Steve眼里,老师的事情做好,意味着不但学术上要精尖,课要教得好,还要对学生要有耐心,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和聪明人做事,很舒服,也很有劲头。”这是老师的一条真实评价。


Steve也明白,老师们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本来压力就很大。“所以我也不会额外再给他们压力,也不用走什么形式主义,做什么工作总结,我觉得是在浪费大家时间。” 


不走形式主义,互相尊重彼此,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是Steve恪守的原则,也是他一直在践行的事。


“我很少跟老师聊特别‘务虚’的话题,比如教育情怀,说实话,不是我这种理科生擅长的。我只知道,说到就应该做到,我们既然是国际高中,我们要对得起家长付出的学费,要做好服务,要对学生负责。”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在上海赫贤高中,真的存在这种氛围,学生跟老师,老师跟校长,校长跟老师之间,公开透明,一视同仁,沟通渠道非常畅通。


这是我们对老师做的一个匿名调查:





做校长3年,Steve说他觉得最大的体会是累。因为事情比原先做老师要多很多,经常要处理很多意外状况:可能半小时内就有几十条微信和很多封邮件要回,半夜都可能有找他的电话,毕竟是一个大家庭的家长了。


“累归累,但看见老师能够在学校安居乐业,实现自己的价值,看到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满意,这些就是我继续干这份工作的动力。”





不知谁说过,男人一辈子要经过三次蜕变才会成熟,第一次是在青春期的时候,第二次是开始工作的时候,第三次就是成为父亲的时候。


刚刚“第三次蜕变成功”的Steve,笑称自己“学校一群娃,家里还有还有一个娃”,可以说是全年无休,现在他已经在盼望孩子赶紧上学了(全世界父母的愿望都是如此相同)。


“我承认,我肯定是最不像老师的老师,我也是最不像校长的校长。


但希望我们的学校,能让孩子在国际赛道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未来能够读一个世界认可的大学,取得TA的成就,这就是我们最希望看见的事。”


采写:Elva Li

排版:Amy Li、Elisia Xi

审核:Lillian Zhu




推荐阅读:

赫贤校长说|理想的教育不只是考高分,全人发展同等重要

赫贤校长说|中国化就是国际化,全课程教育体系解决中文学习痛点

上海赫贤校长陈俭:教育塑造人格,未来迷雾重重,教育能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

网站内容归上海赫贤学校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