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通道
HD Beijing School
北京市朝阳区赫德学校

全课程教育理念下,李白课程居然可以这样上

收藏本页
2021 - 09 - 15

编 者 按 


本文转载自“走进全课程”公众号,作者于明老师,

在北京赫德访学了一个月,

“潜伏”北京市著名小学一个月,我发现了这所学校最重要的秘密……

这篇文章中,我们已经跟随她的目光,

探访了这所独特的学校,大家是不是意犹未尽呢?

今天我们再次跟随她一起探寻吧。



李白课程


这次北京赫德之行,

让我有幸跟随孩子们走进李白的世界。



走进五年级的教室,这里静悄悄的,

孩子们都在专注地阅读着,此刻我仿佛走进的不是教室,

而是一间图书馆。耿玉苗老师也在忙碌着,

偶尔小声提示刚到的孩子抓紧时间阅读资料,

教室屏幕上写着李白的名句

——“大鹏一日同风起”。

整个教室给人静谧、舒服的感觉。

 

原本是想听一听全课程特色的晨读课,

没想到竟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开启穿越李白之旅。

 



“为什么李白课程要用‘

大鹏一日同风起’做标题呢?”


“你心中有一个怎样的李白?”

开启课在问题中开始了,

学生大胆的猜想,链接自己平时的积累,

交流自己的认知,

渐渐地李白的形象被勾勒出了大概的轮廓。

 

“你知道李白名字的由来吗?

可以读一读补充材料上的传说哦。”


“李白留下的诗歌共900多首,跟

酒有关的就占1/4,将近250首左右。”


“我读过李长之的《李白传》,

也读过上海特级教师、校长黄玉峰的《说李白》。

我家里有关李白的传记就有30多种版本,

我非常喜欢李白。”

 



不禁想为苗苗老师点赞,

为了给孩子们一个丰富的课程,

她自己做了如此充足的准备。

接着在苗苗老师的带领下,

孩子们尽情吟诵着李白那些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句,

感受着李白才华横溢、浪漫自由的个性。

最后,在一首改编的现代诗《假如没有李白》中,开启课结束了。

我知道,接下来孩子们将深度走进李白的诗意人生中。

 

图片



听常老师讲李白


今天的常老师非常典雅,旗袍上衣,

搭一件白色针织外套,非常适合今天的古诗氛围。

常老师的课堂没有过多的技巧性学法指导,

都是扎实的语文素养训练。

授课看似朴实无华,但课堂上精彩无限,

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极大提升。

 

这节课讲的是李白的《上李邕》。

青年李白壮游四海,遇到了当时的名士李邕,

两人都是潇洒豪迈的性情,相处或许不甚愉快,

于是李白临别时写下这首毫不客气的诗。




上课前,常老师就将今天的三条规则写在了黑板上,

并且给孩子们逐条解读,提出要求:

 

第一,在听到别人观点的时候,

任何人只要有想法,都可以去加入他的对话

这可以让你变得越来越聪明;

第二,表达观点是你的义务

每一堂课都要表达观点,不说“我不想说”,

可以说“我还没想好”。

第三,学习每一首李白的诗之后,都要用写作来锻炼大脑。

写作就是把课堂讨论的过程在你大脑中穿线梳理,

通过文字表达让思考逐渐清晰。

 

常老师还提醒孩子们,

四年级下学期会跟以前不一样,需要学着做笔记,

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孩子们每节课都可以为自己打分,

三条目标分别价值30分、30分、40分。

 

这样目标先行,上课伊始就对孩子提出目标要求,

课堂上孩子们几乎每一条都做得很好,

这是因为他们非常明确该怎么发言,

怎么讨论,怎么完成习作。

 

评价在这堂课贯穿其中,常老师给孩子们的“自学程度”打了满分,

大家大受鼓舞,学习兴趣更浓了;

给孩子们的“讨论质量”打了80分,并指明扣分的原因,

和要努力的方向;这样在后面的写作环节,孩子们更努力了。

评价机制的建立,良性地推动课堂正向发展,

尤其是中高段孩子在此基础上逐步学会自我评价,

培养他们的自我学习和管理能力。




在朗读的时候,常老师反复启发孩子、调动孩子们的情绪:


“大鹏一日同风起”,大鹏就没有飞起来,再读一遍!

“大鹏一日同风起”,大鹏飞得好累啊,再来!

“大鹏一日同风起”,大鹏可以飞得再高点,再来!




“我什么都没讲,你们就读得这么好了,

所以自学的100分实至名归。”

 

文本细读是课堂核心,

是每一个孩子在老师引导和同伴对话基础上的认知升级。

“倾听与对话”的目的,

就在于此。这是思维的训练有素。


理解这首诗的大问题是:“上李邕”的“上”,

在古诗当中,表示的意思都是恭敬的呈上。

这里的“上”,有没有恭敬的意思呢?


班里思维最好的一个孩子马上说,

没有吧?大家看后面一句,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在说,李邕很轻视他,他对李邕有些不满。

常老师把“不满”写在黑板上。


一个孩子补充说,李白的意思是,

后辈不一定能力就比前辈差。

比如前面的大鹏,有风的时候,

能扶摇直上;没有风的时候,也能激起海浪。


“风是什么?”常老师追问他。

“是能力。”

常老师问孩子们有没有补充,教室里只有沉默了。

那就从头开始细读。


在讨论第一句“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

犹能簸却沧溟水”时,常老师问,

李白为什么把自己比作大鹏鸟?

简单提了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故事后,

有这样一段有趣的对话:



生 1:大鹏指的是李白自己。大鹏鸟很大

,李白借大鹏说自己能力很强。

师:“风”呢?大鹏一日同风起,

大鹏是怎样飞起来的?

前面有同学说“风”是能力,有不同观点吗?

生 2:“风”是一些帮助。

生 3: “风”指的是李邕的帮助。

师:能结合诗歌具体说一说吗?

生 4:李白在说,有风的帮助,

大鹏可以扶摇直上九万里;

没有风的帮助,大鹏也可以激起海浪。


常老师提醒孩子们把“帮助”批注在“风”的旁边。

课堂笔记的习惯,同样要训练


常老师继续追问:

那么,李白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一个孩子恍然大悟

,李白在气李邕啊,

你帮助我,很好。你不帮助我

,我也一样是大鹏鸟。孩子们都会心的笑了。

常老师在前面“不满”的板书下面,

写了一个“气气他”。然后补充说,后来,

人们经常用“鲲鹏之志”来形容志向远大的人。


这时候再读这两句——基于理解的朗读,声音都是通透的。


后两句 “世人见我恒殊调,

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

丈夫未可轻年少”的细读中,

第一个说李白对李邕不满的那个孩子,

几乎拍案而起:“我明白了,你看,

李白在这里简直就是骂李邕了!

而且,骂的水平非常高。他把孔子搬出来,

说孔子都在说要敬畏后辈,你李邕怎么可以轻视我呢?”

教室里一片笑声。


理解文本后,回到最初的大问题:

李白的“上李邕”,有恭敬的意思吗?

一个孩子说,“我看啊,这首诗的题目可以改成《骂李邕》了。”

孩子们纷纷同意。

独出心裁,这就是李白。


最后,结合大问题,

让这首诗和孩子发生链接问题是:

“你同意李白的做法吗?”有趣的对话又开始了。


一个孩子说:“我不同意。

万一上级的脾气很差,可能就给他杀了。”


有孩子点头表示有道理。


常老师说,那时候的唐朝,

正是盛唐时期,万国来朝,

文化开放包容,

大家对有才华的人都报之以欣赏的态度,

后人称之为“盛唐气象”。


一个孩子马上接上:

“李白幸亏活在盛唐!”


“那要是生在明朝呢?”常老师问了一句。

孩子们正在读《明朝那些事儿》。


“肯定杀无赦!”孩子们一边说着,

就都笑了。


马上有孩子接上前面的话题:

“所以,我同意李白的做法,

还因为他有才华,敢这样做。”


“怎样从诗歌中看到他有才华?”

这时候,必须回到文本,让孩子真诚地和文本对话

孩子们纷纷从文本中寻找证据。跟随孩子们的发言,

常老师板书了“才华横溢”四个字,

补充讲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意思后,

追问道:“李白敢骂李邕,仅仅是有才华吗?

想想他对李邕的态度。”


“他不怕当官的。”


常老师继续板书“不畏权贵”,

顺便讲了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意思。

“李白这样骂李邕,还有什么原因?

从诗里找找李白的年龄。”


少年李白啊。这是少年意气。


“那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少年李白?

”对人物特点的归纳,在第一节课,有一些难。

孩子们七嘴八舌后,

常老师给了“一颗逍遥之心”的总结,

并板书在了“才华横溢”、

“盛唐背景”、“不畏权贵”的中间。


对这个词语的理解,还需要很长时间。


最后,全班齐读这首诗时,

大家对李白的理解豁然开朗,

写在每个孩子脸上。朗读之后,

让孩子自己尝试背诵。


到这里,课堂用了40分钟。




常老师就这样敏锐发现切入点,准确追问孩子,

及时的点评,适时的鼓励,

让我看到孩子们是怎样在这堂课上一点点被唤醒,

一点点被点燃的。

 

第三环节:整理观点写下来。

要求很简单:第一段写李白,你好啊!

第二段:自由写,写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教室里静悄悄的,

孩子们都在奋笔疾书,

偶尔停下笔也是在思考着什么。

看来通过这样一节课的学习,

每个孩子都有话想说,他们对写作充满了兴趣与热情。

其间常老师强调核心观点:

李白有一颗逍遥自由的心,试着用你的笔写出来。

 

我粗略地看了一下,

孩子的作品以陈述为主,

多能就一个方面表达自己的看法,

几乎没有雷同的表述。

正是因为课堂上的充分讨论,

所以孩子都有话可说,

没有畏难情绪,

这点对于写作训练真的是难能可贵的,

一切都那么水到渠成。



 

通过李白课程,希望孩子们最终能理解,

李白怎样成为中国文化的符号?

他的逍遥从哪里来?

何以影响中国这么久?

你身上有李白的特质吗?他对你的意义是什么?

 

全课程创始人李振村老师曾说,

中国千古流传的经典诗作,构成美好的意象,

成为中国文化符号,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成为孩子一生持有的精神护照!

全课程也正是通过这些帮助孩子构筑了宽广的智力背景,

通过这样的人物课程,

从根本上塑造一个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观。

网站内容归北京市朝阳区赫德学校版权所有